舒伯特 Schubert

 

即兴曲 Op.90

 

《即兴曲》作品 90 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 C 小调, 4/4 拍,曲调忧伤,如含泪的歌唱,且有脉脉柔情包裹着骨子里的一点自尊。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然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第二首降 E 大调, 3/4 拍,三段体,是 8 首里最短的,快速的华丽句子带出一支如歌的舞曲。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溪流不停地奔泻而出,沁人心脾。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 ? 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这支即兴曲最富画意,拍成 MTV 再合适不过,能活生生地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声音几乎要化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

第三首即兴曲被公认为 8 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用少见的降 G 大调写成,是一段孤独、沉静的吟唱,虽然其间也有阵阵激动的波澜涌起。由于带有 6 个降记号的降 G 大调太麻烦,许多钢琴家干脆把它移调,用常见的 G 大调演奏。霍罗维兹 1953 年的录音就是弹 G 大调,后来他意识到了 G 大调并非舒伯特的原意,而是后人的篡改,又按照舒伯特的原谱降 G 大调再录一遍。听着如此意境高绝的音乐,我们只能叹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如小溪潺潺流水声般的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微步,乘风而来,吟唱着天上美妙的生活。很奇怪,歌曲大师舒伯特却没有把如此适合歌唱的旋律谱成一支艺术歌曲,而是用在了钢琴上,可见他对钢琴是多么情有独钟了。由于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每每令听者有懒洋洋的梦幻般感觉,以过去的眼光看,它多半要算靡靡之音了。此曲的抒情意境广袤而深远,即兴流动的乐句带出我们无边无际的遐想。

第四首即兴曲降 A 大调的主题出自那一串水珠滚动般的华彩式短句,欢快而优美。舒伯特在钢琴上的快速华丽乐句,都有流畅、动听的曲调,这又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