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小品 6 首》 Op.19 是勋伯格的创作进入无调性阶段的代表作之一,是短小、精练的“格言式”乐曲,采用表现主义风格,可作为学习勋伯格钢琴作品的入门。
第一首,篇幅最长,叙事性。由高、低声部两个动机构成,高声部进行居重要地位,但在第 4 ~ 5 、 7 与 15 ~ 17 小节,主要旋律位于低声部。演奏时要遵从作者指示。
第二首,短小诙谐,仅 9 小节,但可分为三段: A 段 1 ~ 4 小节, B 段 5 ~ 6 小节, A1 段尾奏 7 ~ 9 小节。以短促的三度音程为固定低音引导,统一全曲,第 2 ~ 3 小节旋律要富于表情,与固定低音形成对比,休止符与音符同等重要,这是 6 首小品中最具点描感觉的一首。
第三首,可分为两段: A 段 1 ~ 4 小节, B 段 5 ~ 9 小节。高、低声部各自独立形成复调,并以完全不同的表情与力度(开始四小节右手是 f ,左手始终是 pp )要有强烈的对比。
第四首,可分为三段: A 段 1 ~ 4 小节,第 5 小节连接, B 段 6 ~ 9 小节, A1 段 10 ~ 13 小节。旋律比较轻快,要精确地掌握节奏。开始的五个音到第 10 小节改变时值,要奏出突然强劲的力度直至曲终。
第五首,十二个半音在此曲中均等地使用,以避免调性与中心音。除高声部旋律应清晰地呈示外,右手下方声部( 1 ~ 3 小节也 7 ~ 8 小节)也需浮现, 12 ~ 13 小节出现强烈的三度音,打断如歌的乐思,曲终的弱奏和弦复归平静。
第六首,左右手交替奏出的两个和弦像钟声那样平静。全曲由这两个和弦及 3 ~ 4 小节三个音的旋律及其变奏构成。最后又以这两个和弦叹息般地结束。
六首小曲各有独立的形态,以不同方式表现内在的情绪,但音乐素材的组织和变化,使它们在结构上相互连贯,因此六首小曲应连续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