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 Mussorgsky

 

《图画展览会》组曲

 

1873 年, 与穆索尔斯基有深交的急进派建筑家维克 多·哈尔德曼 ( Victor Hartman , 1842 - 1873 )去世了,交往四年之久的密友的故去,似乎给穆索尔斯基很大的打击。

同年于圣彼得堡的美术学校举行了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这一展览会成为穆索尔斯基写作这一首组曲的动机。《图画展览会》组曲,不仅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器乐作品,而且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乐曲之一。乐曲是由与“图画”有关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间奏功用的“漫步”主题组合而成。其配合之佳,表现了穆索尔斯基所独有的大胆的创造性,因此,这一首乐曲时至今日仍然很受欢迎。这种直接了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法国印象派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乐曲的出版是在作者逝世后五年( 1886 年) 在里姆斯基 - 柯萨科夫的努力下才得以完成的。很多作曲家对于这一钢琴组曲的管弦乐编曲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现在一般只演奏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曲。

乐曲开始,“漫步主题”作为全曲的引子由嘹亮的小号奏出,然后铜管乐强有力的合奏支持并呼应着主题。当音乐转换成弦乐器的色彩时,怀念而深情的情绪油然而生。整个引子庄严肃穆而友情绵绵,整部作品的画面和场景便是在这一背景上得以展开。

第一幅画《侏儒》。这是“一个小侏儒迈着畸形的双腿笨拙地走路。”(斯塔索夫语)他身材矮小,八字脚外拐,十分丑陋。音乐紧张而怪诞,充满震撼力的大鼓刻划出侏儒的艰难步履和绝望、复杂的内心世界。弦乐的颤音、打击乐器色彩的加入带来了神秘的意境。侏儒一瘸一拐的步态跃然眼前。

《漫步主题》第二次出现,圆号以变奏形式清淡、悠然、闲逸地吹着,好象作者在画展中信步东走走西看看,在哈特曼的画意中神游。

第二幅画《古堡》。中世纪的古城堡前,一个游吟诗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纯朴忧伤而又动人的歌。中音萨克斯管前情地吟唱着,凄美而靓丽。加了弱音器的弦乐使这首悲歌风味的抒情田园诗充满了平静地沉思冥想的氛围。淡淡的哀愁丝丝缕缕,不绝于耳。

作为乐曲过渡的“漫步主题”由铜管乐两次奏响,然后放慢、减弱……

第三幅画《丢伊勒里花园》。穆索尔斯基为此曲加的副标题是“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这是巴黎一所王宫的花园,孩子们在花园里游戏着,吵闹着。木管乐器调皮地上下飞驰,好象孩子门叽叽喳喳的喊叫,小提琴的对比乐句更使音乐充满了盎然生机。这是一偏逼真而典雅的风俗性生活画面。作品细致的心理描写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幅画《牛车》。大号和乐队沉重、缓慢地进行,描绘牛车不堪重负地艰难行进着,悲戚的音调表现了农民的悲惨生活。

“漫步主题”的第四次出现具有全新的形象,木管乐器在高音区开朗地演奏着,临结束前的下行动机为下一段音乐的出现作好了准备。

第五幅画《未出壳鸡雏的芭蕾舞》。木管乐器尖声尖气地瞅瞅叫着,小提琴高音明亮的颤音更使音乐活泼而极富幽默感,音乐塑造出一组组优美的辩蹈画面。

第六幅画《两个犹太人》。穆索尔斯基用威风凛凛、傲慢粗暴的音乐形象和加弱音器的小号那机灵的音乐形象刻画了一富一穷的两个犹太人,使作品具有了典型的社会意义。

第七幅画《里摩日市场》。这是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集市。法国号欢乐的叙述,弦乐器愉快的跳动,木管乐器的穿插聒噪,小号喜剧性的喧闹,构成了一个喧哗热闹的市场景象。

第八幅画《基穴》。沉重的、葬礼似的低音和威严的和弦有时阴森,有时又有着教室合唱般的效果。“漫步主题”的出现似乎是作者与亡友间的对话。音乐进而发展成为一首神圣的悼歌。

第九幅画是《鸡脚上的小屋》。小屋的主人是俄罗斯童话中的妖婆。野性发作般的音乐横冲直撞,表现了妖婆在树林中飞翔的幻想景象。

第十幅画《基辅大门》。这是十首小品中最为精彩的一曲 , 风格壮严肃穆,威风堂堂。 此曲是根据已决定在基辅建造的城市大门设计图所得的灵感而作的。 由稳重的主题开始 , 逐渐增强之后,突然变成了平静的圣咏调。然后先前的主题再度强有力地出现,八度音程的上下移动在此增添了辉煌的色彩。 接着经过圣咏调的再现,开头主题更加壮大 , 最后的尾奏像是再次把主题的精力全部释放出来一样,全曲结束。